腊八粥的好味道源于好食材,但冬季寒冷,本身食材缺乏,所以在在安定门及崇文门外凿二尺深的冰窖,从春秋季节就开始贮藏材料。待到腊月初一,内务府就早早将熬腊八粥所用的盆、盘、碗及干柴等物品准备齐全,熬粥所用的米、果料等项则由内务府直接拨给。
然后派遣司员从腊月初二早晨起, 率领着杂役用马车经紫禁城的东华门运至雍和宫, 初五运齐。
初六日,派蒙古王公率人去称粮和搬运木柴, 按照用料的先后, 依序整齐排列在厨房内外。
初七日一早, 僧众们就开始在法轮殿办道场、诵经。到了“吉时”, 下令生火,由经验丰富的僧人负责掌灶、观察火候,按易熟程度分时段地将粮食、果料等依次下锅,此过程还有专门司员在旁负责检视。夜幕降临时, 油灯点亮, 香烟袅袅, 鼓乐齐鸣。
至初八凌晨两点,粥已熬熟。王公首先要拈香,然后再将熬好的粥盛入碗里用托盘进奉到先皇的遗像和各殿佛像前,每尊佛前依等级供一、三、五碗不等。第二锅粥由喇嘛献给朝廷,第三锅给王公和大喇嘛,第四锅给文武官员,第五锅给本寺的僧众,第三至五锅所余下的混合在一起施舍给百姓。
清代:雍和宫的腊八盛典
明清时期,腊八节的内涵就更加丰富了。乾隆帝十分信佛,更是对释迦牟尼在初八成佛之日充满尊崇,专门命造办处铸造了一8吨重的大铜锅来熬制腊八粥, 安置在雍和宫的东阿斯门内,现在此锅已被移到天王殿内的鼓楼脚下, 供人们观赏。